生活在原宿农场的日子
从原宿自然农场回来,我还一下子回不了神。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一时难以记起彼此的名字,但只要提到在农场的这段岁月,相信快乐和笑容会立马浮现在你眼前。
不啻冒昧,把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有缘相聚在原宿的各位朋友的故事、一起生活的点滴,用拙笔记录下来。
一群有意思的、有故事的人,齐聚原宿。
每一次课程都像是一场南北大聚会。有着同样梦想和方向、来自不同地域,带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故事的人们因为同一件事聚集在一起,共同劳动、学习、生活。
离开时,彼此却已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原宿人物纪事之土袋房2.0
当别人都在谈梦想的时候,我们却在讲故事 ——艾维农夫 徐箴言
艾维农场联合创始人,自称农夫。
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创业精神,都是我们这群人的带头大哥。
徐大哥诠释的“农夫”既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颇具两晋南北朝时士大夫归园田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心境追求,更重要的是有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如果说这段日子最最撩拨人心的事,那就是徐哥给我们在农场的晚间课堂给我们带来的演讲。
“当别人都在谈梦想的时候,我们却在讲故事”。一句简单的话,让所有人都心生向往之。
徐哥除了“鱼菜共生”和“气雾栽培”专利技术之外,又现场增添了两项土袋房施工技术。其一是改变沙石拌料的度量标准,能够同时供应三组人马的土袋灌装;其二是独轮车高处卸料固定,最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当然,很期待徐哥对土袋房小型机械化施工的探索,以及新进200亩土地的朴门永续设计。
Emma,深入埃及服务两年的台湾年轻国际志工
Emma(艾玛),施盈竹,台湾彰化人,我们的班长。
见到艾玛的第一感觉以为她是东南亚人,健康微黑的脸庞平静祥和。不过听完她极富感染力的英文翻译,特别是围着篝火蹦跳一圈SHOW TIME,让你完全感受到那种纯粹到骨子里的台湾味。
艾玛来原宿农场有一段时间了,是上一期PDC课程和这次建筑课程的班长,也是农场的小管家。
她很善于和每个人打交道,农场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找她。一大清早起来割草喂羊,帮着爷爷在稻田除草,跟着奶奶学种菜,手绘农场标识牌,每天安排所有人的日常工作和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每天最晚沐浴的大都也是她了。无论在哪里,她瘦弱的肩膀都承载着太多的责任和担当。
如果要问我们这群人中,谁走过异域风情的地方最多,那非艾玛莫属。
艾玛一直行走在路上,也很难知道她的下一站在哪里,就比如说这次她的行李提前去了大理。
艾玛写过一本《勇闯埃及》,豆瓣读书说“这是一部台湾年轻国际志工深入埃及服务两年的奇幻写实之作”,而推荐人褚士莹说“请给我们一百万个施盈竹”,可惜未在大陆出版。
她还有个随笔小绘本《一支笔的革命》,画着精彩的故事和一路随行的朋友们。不知道艾玛是否准备出版这些画集,我猜想一定会轰动哦。
我们很期待Emma接下来的旅程和她的更多故事。
Frederik,林义凯。原宿自然建筑导师
Frederik,林义凯。原宿自然建筑导师。
也是我们这期课程的授课老师。
Frederik身高超过190公分,瘦瘦的脸,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安静腼腆的大男孩。每次都把饭菜打好,要么独自坐在木屋走廊上,要么端回宿舍。
Frederik能听懂一点中文,脾气很好,超有耐心,绝对的Superman。为了讲解土壤成分,抓了把泥土就放进嘴里试试,告诉大家口感如何;把泥土揉成小丸子后用刀切开,拿着丸子剖面,指着刀切痕迹,一一向大家解释。
Frederik有个建筑工作室,在尼泊尔帮助进行灾后重建。和很多老外和外企面临适应中国特色的本土化一样,Frederik也是如此。为老师量身定做的土袋装料桶和夯土棒,Frederik用起来轻而易举,而身高矮了一截的我们使用时备感费力啊。每次听到Frederik夯土敲击的梆梆声,也意味着一层土袋的结束。
Frederik,真心希望你的事业能在中国发展得更好。
Stephanie的梦想是让小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成长,让下一代爱上大自然。
Stephanie,中文名璐菲,喜欢大家叫她猫菲,来自广州的蒙台梭利幼稚园老师。
说到Stephanie,不得不再提Frederik,因为老师的未婚妻也叫Stephanie。这位来自广州的Stephanie,相信让Frederik领教了中国女人的Crazy and Amazing,夜色温柔中可与他泛舟小湖之上看星星,户外工作时撑着他的肩膀从高处跳下,生气时围着土袋房追打着他,真正的“Trouble Maker”。
如果说我们这群人中反差最大的,那就是Stephanie了。健康黝黑的皮肤、没法用词来形容的非洲麻花小辫、片刻间的喜怒无常,凌晨四点起床送别Frederik和婷婷去上海的大巴、大家休息时一个人躲在茶室缝制送给艾玛作为生日礼物的牛仔手工布包、色香味俱全的中西式菜式...你很难想象这都来自同一个人,但Stephanie就是,最特别的一个!
Stephanie的梦想是让小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成长,让下一代爱上大自然。
小琼,曾经是夏山模式乡村学校的老师。
小琼,曾经是夏山模式乡村学校的老师。
讲话很平静,不紧不慢。清早或傍晚,她坐在木屋的蒲团上,悠扬的笛声从木屋飘出,甚至还能听到法国歌谣《A La Claire Fontaine》(《梦之浮桥》)的曲调,美妙动听,让人惊叹不已。午休期间,时常对着一本素描样本,用铅笔比划着构思描摹;曾经看过她画的立体弧形圆,真是美轮美奂。
小琼的面食手艺不得了,包子、糖包、馒头、花卷,式样多还特好吃,真为大家打了几顿牙祭。小琼谈起小孩,母亲温情从这句话中一览无余“是可以带他一起来哦。但是没有小孩一起玩,又怎么办呢”。如果要问我们之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妻良母,毫无疑问就是小琼。
小琼想自己建一个生态厕所,离开前还在请教如何铺设下水管路,期待中。
冬子,喜欢戴个墨镜在阳光中干活,爱笑,笑起来很憨厚,特能感染人。
冬子,北京人。全职妈妈。
喜欢戴个墨镜在阳光中干活,爱笑,笑起来很憨厚,特能感染人。
冬子是我们这群人中最勇敢的。一大清早小湖雾气升腾的时候,拿个游泳圈就下水了;她也是第一个站到10层土袋上,作为主力装填晃动土袋的女生,而且还填灌了很多条;她的右手也因为递送土袋时受伤,短时间内都麻木了,希望没事啊。
冬子编辑的施工图可细致了。每次都把用料配比、施工顺序过程,标注尺寸发给大家,细化到土袋房的窗宽0.8米、窗下高0.8米、每个土袋高0.12-0.13米这样的数据。看过她的土袋房、火箭炉、排水管的施工资料汇总,你会一清二楚,完全可卷起袖子动手开建。
冬子想建个土袋房,相信你能建造得很完美哦。
婷婷,成为第一个领导大家如何扎土袋钢丝的导师,真正的全能型人才!
婷婷,来自上海的外企白领。
婷婷好像很喜欢红色,红色上衣、红色裤子、连眼镜框也带暗红色。不知道婷婷你是被红色的DOW化学感染了,还是天性使然呢。
婷婷发现机会能力超强,哪儿缺人有空就去帮忙,踩泥巴、运沙子、推独轮车、剪土袋、夯土、做翻译、做面包,都能搭把手,干啥上手也很快,成为第一个领导大家如何扎土袋钢丝的导师,真正的全能型人才!
婷婷养了两只猫,还有一个极富艺术感的猫架。农场里的四喜和七喜,乖巧得很,都让她暂时忘记了家里不太亲近的大黑猫了。
婷婷通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籍,对当今孩子的教育忧心忡忡。某天突然发现,戴个大大眼镜框的婷婷,竟与“洪荒之力”的傅园慧还蛮像呢。不过,婷婷可漂亮多了!
玮华,她已是第二次来农场了,去年建造茶室时就是其中一员。
玮华,曾经的华德福老师。她已是第二次来农场了,去年建造茶室时就是其中一员。
很多时候,玮华都坐着闭目养神,两只手自然的放在盘腿上。
清早时她坐在木屋前的沙发上,面对着太阳;中午时分坐在室内地板上,背对着东方;黄昏时候她偶尔坐在湖中小船上,面朝着西边。有时也会静静地站在湖边小道,闭着眼轻柔地打着一套动作。
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宁静和祥和,似乎周围都不存在,真正的秘境潜修者。
东东一家子从福建双溪一路向北,自驾来到农场,然后从最东边的黄海开始一路向西南,回到大理。
馨元,三岁东东的妈妈。他们一家子,从广州迁徙到大理定居,还有一条超级可爱的狗,叫木头。
东东今年3岁了,很乖,在农场生活了这么久,除了有天晚上感冒,其他啥事也没有,多坚强的孩子呀!
如果看到有别人在吃东西,三岁的东东不会像同龄孩子一样吵闹或找大人要,他一般会很淡定的走到你面前,很认真很有礼貌的问:可以一起分享吗?如果你装作没听懂,他还会很执着的继续问你,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哭没有用,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会想到这是东东说的吗?是的,而且他还说得很淡定,虽然他还是经常会无厘头的哭。
东东刚来时不哭,后来哭得多了起来,特别是想妈妈的时候,因为妈妈总是在工地上忙活。
每天早上去工地前东东妈总会小心地站在男生宿舍门口,踮起脚尖看东东醒了没有。
东东妈人多的时候不怎么爱说话,常常看到她在工地上默默地干活。
东东爸最爱热闹了,和东东一起打游戏,和小朋友一起吃零食,帮忙推独轮车送料,篝火晚会时添把柴,照相时再凑个脸,手法熟稔的擀面皮包包子,这个下颚一茬有形胡子的山东男人,特有魅力。
东东一家子从福建双溪一路向北,自驾来到农场,然后从最东边的黄海开始一路向西南,回到大理。有多少人对大理苍山、洱海魂牵梦绕,却又匆匆离开。而东东一家子选择了定居下来,多么幸福啊。
孔琳,带着钦玉和浩宇俩孩子,来自重庆。
孔琳,带着钦玉和浩宇俩孩子,来自重庆。
孔琳剪着短发,带着黑色厚边眼镜,看起来就很干练,曾经创办过两个农场。
他们都喜欢穿着白色的上衣,每天自驾往来农场。
两小孩白白净净的,很斯文。平时都是默默的干活、很少说话。浩宇很直率,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来度假的一席话,顿时让课堂笑声四起。
悠悠,东北人的会侃、豪爽大方、称兄道弟,她身上都具备。
悠悠,黑龙江牡丹江人。
东北人的会侃、豪爽大方、称兄道弟,悠悠身上都具备。
认识还不到一会,她就指着身旁的椅子对我说“来,坐到姐这边来帮忙剥毛豆”,俨然一番姐的派头。可是你无法想象的是,被豆壳上的小刺给刺了下手指这等小事,居然就把我们这位大姐大给整得六神无主。
悠悠在北方到了冬天就咳嗽,然后每天出门就得纸巾、垃圾袋、水杯、口罩缺一不可。连续五年冬天的重度咳嗽让悠悠决定放下在牡丹江的一切,一路南下去寻找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悠悠还特害怕虫子一类,来农场一两天小腿上红点斑斑,真惊叹一个从生理到心理都对虫子如此过敏之人竟然还有胆量申请到农场做义工,姐你是真不知道一个自然农场就意味着各种生物的品种和数量都是惊人的啊?还好反应快,来到农场当机立断转战厨房当厨娘,还每天把小木屋地板擦得一尘不染、餐桌收拾得妥妥帖帖,立即赢得大家集体点赞。
悠悠希望开一家民宿,冬季时去三亚的乌托邦太空舱青旅当掌柜。
也许对悠悠来说,她的计划永远在不定期,幸运总会在身旁出现。来到原宿农场,幸运地找到下一站去福州双溪学画画;然后又幸运地知道梅庵古琴,跟着崔崔去南通。哪一天在某个地方碰到悠悠,你一点也不要奇怪,她会很开朗地笑笑,“姐昨天才决定来这里的,呵呵”。
徐俊,她每天都起得很早,静坐、练习霎哈嘉瑜伽,来自南边的深圳。
徐俊,来自南边的深圳。
她每天都起得很早,静坐、练习霎哈嘉瑜伽。
徐俊负责清早开农场大门及前庭卫生。扎着马尾辫、一头蓬松卷发自然散落在肩上,迈着小八字的步伐,清脆悦耳的笑声,与你讲话时轻柔得很,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眨巴盯着你,回话时总感觉慢四分之一拍,怎么看都是一个慢条斯理的人。
徐俊的确也是这样。大伙没来之前,徐俊拿出所有凉席,一张张清洗晒好;把每铺床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都擦抹一遍。她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清扫屋前的水泥地;也可以一个人和着泥修复茶室的外墙整整一天。
徐俊对鱼菜共生非常感兴趣,有幸旁听过她和徐哥的交流,一位温柔女子和一个山东大哥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充满了内容和智慧。至今想起来,还真佩服徐俊的问话。有次聊到合伙人,徐俊话说得很慢、很轻,“分给别人多点,自己也省心点,别人会更有干劲”,真是大智若愚。
佳佳英文很好,还会芬兰语;她就如一道阳光默默奉献,却又发现无处不在。
佳佳,上海人,圆头小脸、浓眉大眼、一副福相。
佳佳英文很好,还会芬兰语;她就如一道阳光默默奉献,却又发现无处不在。每天大清早把男女厕所的便器擦洗干净,给水壶灌满水;割掉茶室道路两边的杂草,方便大家走路;离开前擦掉厨房墙面和顶上的灰尘。
如果看过佳佳修补的茶室外墙,你会相当惊讶。她在塑料桶里轻轻揉着一团布满麻丝的石灰泥,从中抓起一小团,在两手之间来回和着,然后再从小团中撕出一点点,慢慢地敷在墙上,用手指轻轻地、反复敲打着,就如同弹钢琴时手指敲打着琴键。每次就修补一小块,但异常平整,完全看不出痕迹。
佳佳有点恐高,却能勇敢站上11层土袋帮忙填料,也能一个人围着农场小湖的边缘游一个半圈。佳佳对建造房子很好奇,是不是也想造个自己的梦想之屋?
佳佳说这个暑假是她过得最充实的一个夏天了,认识了朴门永续和自然建筑,还结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吴江,很喜欢小孩和动物,也极富生活经验。
吴江,东台帅小伙。
做过华德福夏令营的助理老师,到过大理彩虹农场。
吴江很喜欢小孩和动物,也极富生活经验:栓羊吃草的周围不要有障碍物,不能让羊儿兜圈圈绊脚;栓羊回栏时要骑在羊背上;羊儿实在不走,抓住羊头上的双角牵着走。作为农场的绝对主力,吴江干活是一等一的,并且毫无怨言。
最精彩是吴江的说话,意思一般是由好几段组合而成,总有经典桥段不时冒出。比如:
“哎呀,妈呀,就是艾玛”;
“木头,你把四喜欺负得够呛,却被七喜弄成个怂样”;
“七喜,你的可乐呢”;
“什么叫放风筝,放风筝就是最后得把风筝给放跑了,只剩下了线盘”。
要是哪位姑娘跟了吴江,那是她一辈子的幸福,干活不用你操心,生活中也绝对少不了笑料。
吴江,你的姑娘又在哪儿呢?
小宇祖孙三代,就生活在农场边。他们三也几乎天天都出现在农场。
小宇,沈袁宇,下半年上初二。
小宇祖孙三代,就生活在农场边。他们三也几乎天天都出现在农场。
小宇家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从小宇爸爸颈上沉甸甸的黄金链就可见不一般:种了37亩地,水稻、黄豆、花生和萝卜样样都有,家里拖拉机、喷雾车、汽车、摩托车有好几台,还有一条大狼狗和两条猎狗。
小宇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沈爷爷。
参加过农场建筑课程的童鞋们都认识他,建房、修路、造桥、做草屋顶、土墙、木工瓦工活,什么都会干。超全面实践能手,曾经是东台市劳动模范。
小宇的爸爸,继承了老爷子的吃苦耐劳,同时也继承了老爷子的善于动脑,是远近闻名的机械改造达人,农闲时,整天在他的大院内捣鼓他那些宝贝机械,他还自己发明组装了很多实用的小机器。谈到机械,好像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的。
小宇是孩子们最小的一个,他整天穿梭于工地和厨房之间,活泼乱跳、谈笑风生,给大家送西瓜水果、摇铃吃饭。小宇很重情义对朋友们很友好。有天跟他借用摩托车,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当晚打包回来的烧烤,也都分给了朋友们。
小宇想上高中,也知道要更加努力才行,那就加油吧!
朵儿、可可和琪琪三姐妹,三朵花
朵儿瘦长个,有崔崔年轻时的模样。她话不多,在南通学古琴。
朵儿是大家的摄影师,每天带着相机捕捉着每个人的精彩瞬间。其实朵儿自己就是最好的模特,大长腿一站,很有巴西名模吉赛尔邦辰的气质。
可可个子也很高,讲话很细,很孝顺的姑娘。可可在凉棚里讲她和妈妈去工地找爸爸的故事,动情之处热泪盈眶。有天中午可可要去男生宿舍,原来吴江超市回来的车兜里塞满了零食。乐坏了的可可代收了所有,在男生宿舍开了个迷你Party。
琪琪圆鼓鼓的脸蛋,好似苹果的两半;她很爱笑,笑起来斜低着肩,露出洁白的牙齿。她也很害羞,远远站在爷爷奶奶那边很久,终究也没把扒土的铲子拿回来。当你留意到琪琪在铲土时,旁边的两个小男生的干劲。哎呀,少男少女的心,多少年前似曾相识啊。
我,志鹏,静静地站在那里,留意着一处处的精彩,一个亲历过程的旁观者。
我,志鹏,来自上海,高鼻梁、小眼睛。怀着学习自然农法的念头,第一次来到农场做志愿者,有幸遇到了大家。这段生活太奇妙,各位丰富多彩的经历,不经意间展露的才艺,纯真朴实的笑容,轻松愉快的分享,齐心协力的劳作,还有那片宁静的小湖,和那条划往芦苇深处的小船,激发了我尘封许久的灵感,提笔记下点滴,汇成这些文字。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留意着一处处的精彩,一个亲历过程的旁观者。
吴哥崔姐的身体力行,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种子播散给每个人
最后,有请原宿主人吴哥和崔崔。
吴哥很敦实、光头、浓眉大眼、讲话亲切随和,脸上泛着自然的笑,特给人安全感的一个男人。
崔姐个子高高、扎个马尾辫、委身厨房做一手好菜。
吴哥和崔姐寻觅了四年多,最终找到现在农场的这块200亩土地。从一无所有开始,搭简易工房,建生态厕所、茶室、小木屋、土袋房,一栋栋自然建筑陆续出现在小湖北边,自然农法实践的水稻播种在小湖南岸。
吴哥说,当年就因为这一片荒废的70亩小湖而看中了这块地。也许在吴哥心中,那是一份自由洒脱的心境寄托。对于来过农场的人来说,最美好的记忆也都浓缩在小湖里。你可以荡舟于小湖之上,畅游于小湖之中,散步于小湖之边。清晨小湖薄雾蒙蒙,晚点时分湖中水汽升腾,宛如仙境一般;黄昏时小湖西边层层绚烂云彩,岸边千百上千只飞燕群舞;夜晚时皎洁明月倒影湖底,浩瀚星空静谧。最美是那几只白鹅,或站或游,加上蒲苇丛丛,依然一幅意境深远的宋元时期山水画。
也许,在吴哥和崔崔的心中,有两个农场。
一个是现实中的原宿农场,另外一个存在于被吴哥崔姐或原宿农场感染、吸引的每个人的心中。正因为吴哥崔姐的身体力行,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种子播散给每个人,终究有一天大江南北会出现无数个自然、永续的农场!
文章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有缘千里相逢。
我相信,在某一天的某一个角落,也许我们还会再见。
再见,原宿!
2016.9.1志鹏记录于上海